新闻动态

【转】《国家电网》丨企业要以积极的姿态迎新时代

2018-05-20 08:43:08

中国企业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迎接新时代

——访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  李建明

杨青

  《国家电网》: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企业发展具有哪些指导意义?

  李建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明确了我国经济建设今后的指导方针,对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特别是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报告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这对企业界是重大利好,同时也是广大企业面临的重大任务。如何解决新时期矛盾,如何让人民更好地共同拥抱美好生活,是我国企业未来努力的方向。

  报告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对我国企业发出了新的“动员令”。世界经济的竞争,从本质上讲是企业的竞争。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发展质量还不高,要实现提质增效升级,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发展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的政治经济影响。

  中国企业应当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积极响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勇于承担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迎接新时代,助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

  《国家电网》:我国企业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李建明:

  中国进入新时代,正越来越近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逐渐成为世界强国。正如前面提到的,我们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需要发展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随着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不断加强,可以为中国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好的国际发展环境。同时,中国要从大国向强国转变,不可能仅仅停留在战略层面,在很多地方,国家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需要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来支撑、来落实。

  但也要看到,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也面临许多挑战。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企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但同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在企业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多做积淀。同时,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时,本土市场的经验和做法必然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市场规则、政策环境等都各不相同,还有个适应的过程。

  因此,成为一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项长期战略、一个长期目标,需要企业从不同的维度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

  《国家电网》: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特质?

  李建明:

  中国企业联合会长期对世界一流企业的各项指标进行跟踪和分析,近期也正在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态势,对这些指标进行整合,确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参照,以便更好地引导企业来实现。

  我认为,世界一流企业主要应该具有以下一些特质:

  较大的规模和持续良好的业绩表现。世界一流企业普遍具有规模经济特点,长期位列《财富》世界500强榜单,赢利水平和股东回报率相对较高,保持长时间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如果盈利能力跟不上,企业也无法实现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

  持续的创新能力。要保持行业中的领先地位,生产出代表行业发展水平的最好产品,就必须要有实现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来自于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世界一流企业必然是那些掌握着行业核心技术的企业,像国家电网公司所掌握的特高压技术,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了优势。

  综合品牌影响力。世界一流企业在国际上拥有知名度高的统一企业品牌或系列产品品牌,成功塑造行业乃至全球领袖级企业形象,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

  跨国指数,即企业所具有的全球化和国际化能力,要在全球产业发展中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目前央企境外资产规模超过6万亿元,分布在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已经由工程承包、能源资源开发拓展到高铁、核电、电信、电网建设运营等领域,有力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

  资源配置或者说资源整合能力。世界一流企业利用其知名品牌和技术,实现资源的全球化配置。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要以市场化为导向,通过新建或收购在全球范围内整合、配置资源,例如国家电网公司的国际化发展非常成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新建、投资、运营电网项目。

  产品价值链和产业链的控制能力。企业在产品价值链和产业链上处于哪个位置很关键,决定企业是否具有行业主导权,这也是企业在行业中综合能力的体现。

  风险管控能力,也是企业预防风险的能力。我国企业虽然经过了40年改革开放的市场化洗礼,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快速,长期处于一种良好的发展环境,而国际市场波动较大,全球经济也经过了几轮衰退,这些对企业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企业文化。这是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的内在气质,决定了企业是否有凝聚力,是否能够形成高效、卓越的企业精神,国有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上有很强的优势,可以通过核心价值观引领,带动企业上下同心同德快速发展。

  市场化机制。企业的机制体制符合市场化要求,以国有企业人员管理而言,要形成良好的人才队伍,人员要能上能下,收入要能增能减。

  领导力。这里不是指一个人的领导力,而应该是整个管理团队具有全球视野以及卓越的战略领导能力。2017年9月,国资委发布《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明确提出,对国有企业家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等为目标、在企业发展中大胆探索、锐意改革所出现的失误,只要不属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当谋利、主观故意、独断专行等情形者,要予以容错,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这就是保护国有企业家精神迈出的重要步骤,有利于企业领导力的提升。

  不同于世界500强企业的单一指标评价体系。世界一流企业的评价指标很多,分成许多不同的维度,而且不同的行业应该有所差别,无法局限在企业体量、营业收入、品牌知名度等某一个方面,而应该是一个综合的评价系统。

  《国家电网》:在您看来,我国的世界一流企业会更多地从哪些行业成长起来?

  李建明:

  对于全球市场而言,中国企业还很年轻,虽然经过了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壮大,但在一些传统行业中,我国企业起步较晚,竞争优势不明显。

  而在一些新兴行业,我们和世界的时差并不是很大,我们的企业和其他国家的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目前看来,在这些领域,我们已经占领了很大的行业优势,相对于这些新兴行业,传统行业的企业要打破现有的竞争格局,需要深根细作,长期布局。我们认为,不论是什么行业,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必须是在行业内各方面综合排名数一数二的企业。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我国有些企业经过充分市场竞争,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产品美誉度、市场竞争力、企业管理能力都非常优秀,可以说已经在国内发展成为行业内的龙头老大,但他们“走出去”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能力却显不足。以家电行业为例,经过残酷的市场竞争,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非常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不充分,后续持续投入研发、创新的能力就受到限制。而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又会导致企业进行低端的价格竞争,企业的制造能力很强,但缺乏创新能力,产品和服务缺乏附加值。这一现象在我国企业发展中并不罕见,严重制约我国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总之,企业发展不是简单的扩张规模,规模大但在市场配置中不占领导地位,在制定规则上没有对应程度的话语权的例子,在经济领域是很常见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一个有机整体,不仅体现在综合实力、技术水平、人才队伍和经营管理,还体现在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责任编辑:王萍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